易经与相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历史悠久,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体现,萌芽于上古时代,盛行于三代,至秦氏焚书坑儒以后,相法被毁灭,独易经幸免;至汉朝儒家思想的统一,出现了一大批的易学家,其中有代表的焦氏易林等。易历三代、十圣的完善,东西两汉易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,伟大的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,就是根据易经的天人合一制造的;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时割据分争,除相学家以外,易经方面的进展不大;隋唐时易经和相法被推崇,出现了有代表的学说;宋朝出现专业易学大师和相学大师,以康节、陈抟为代表;明清时相法进入了政治的舞台,以袁柳庄、袁忠彻和曾国番为代表的人物,都是通过相法的知人、识人、用人,成就了自己的非凡前程;民国时国家动荡,虽有易相家操此业,但多是宗前人的观点,创新不大;新中国成立后,破四旧、立四新,唯物论的推崇,国人冷淡了易经和相法,改革开放后,百花齐放,易经和相法以她崭新的面目出现,著书立传者众多......

  易经:易为日月,经为南北,易经就是日月的子午线;易为变化,经为道路;易有大易、简易、不易,经有万变不离其宗之义;是上古时代的人们,展现研究天文的最原始记录,只到后来的医学,也用(易)的音符来立法,可见她的重要性可想而知。易经的核心是矛盾对立论,以事物的中庸之道为人道,是先民们的智慧结晶;三皇之一的伏羲氏所创,分八方对应八卦,即乾三连、坤六断,离中虚、坎中满,震仰盂、艮覆碗,兑上缺、巽下断,来代表八个方位的性质;之所以起为卦字,是因为当时氏族公社,挂八卦符号来标明去向而已,故称为八卦;五帝时以皇帝对易的发展最为突出,易经发展水平极高,天人合一得到了最高的体现,用易经的智慧战胜了嗤尤,统一华夏民族;用易经的智慧发明了医学(歧黄医道);用易经智慧创立的观人学的《风鉴》;用易经的智慧发现了人体的经络学;用易经的智慧解开天文学、地理学和人文学等等。

  尧、舜、禹夏朝时,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用易,对易进行的修撰,并称为连山易;商称易经为归藏易;周称之为周易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易历三代的时期。可以说三代时期是对古人的易经理论的应用与完善,只到今天我们所用的夏历(农历、阴历),就是夏朝的历法,中间虽有秦氏的更改,也没有改变她的实用价值。两汉时易经的地位极高,因为汉刘帮是个受益者,凭借张良的易经智慧和韩信易经韬略战胜了项羽,刘秀凭借邓羽的易经智慧光复汉朝,张衡的地动仪、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都在东汉时期,为易经解开宇宙天地万物奠定了基础。两晋时我们中医的针灸学的361穴,是根据易经的天人合一理论发明的,只到今天被世界医学所公认,也没有谁改变她的实用价值。以后至今的易学家们都是对易经的发挥和应用,真正发展和完善的却了了无几。

  相法:成立于黄帝时期,在大臣风后氏所创的鉴定人性的相学,简称为风鉴学;为医学的望诊和国家选拔贤能所用,至两周时相法发展超过了易经,出现了面相的365穴位,来对应每年的365天,指导人们的生活、事业和养生,所以中国的神仙都出在夏商周时期,便是其证;最著名的是彭祖寿八百多岁,姜子牙的封神榜完善了神仙册,都是易经的天人合一智慧的结晶;至秦氏的焚书坑儒,相法被毁灭了,虽至汉有相学使用的记载,但却无前人的传本于世;只有载于医学中面相望诊存在,六朝时有达摩入中原,传达摩相法,五代时达摩复入中原,传相法于麻衣县(今湖北的麻城)县令,麻衣先生传于陈抟(希夷),陈希夷著麻衣神相传世,此为中兴相法之祖,后世的多宗此说。

 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,科学的源头:易经中的核心是象、数、理、占,易经是数学之祖,其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生万物,是原始的数学;易经是医学之祖,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;易经是天文之源,地理之源,生化万物之源;易经是相法的源头;易经是丹经学有源头;易经是针灸学的源头;易经是事物辩证之祖;是电子计算机之鼻祖;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,是三教的核心,是世界科学之祖。

  相法是中华人类文明的祖先,其相义为用手扒开乔木、用目仔细的观察,古人称为鉴别,今人称谓鉴定,都是相的范围;相在原始通象(像),范指万物的相貌;也是在易经排位第一的象。易相缘,其原义为用易经和相法结缘全球人类,简称为易相缘。